阅读历史 |

大明话事人 第787(1 / 3)

加入书签

“但若要修筑道路、建造码头、聚众开矿,都需要先期储备大量粮食。

咸镜道本地已赤贫千里,无力就地筹集,仍需赖经略公调拨。”

林泰来看着密揭,深深叹口气,民以食为天,粮就是命根子。

就算抓了倭寇之类的去当奴工,那也要管饭吧?总不能把奴工饿死吧?所以一样需要粮食。

没法子,还得自己制定一份新的筹集运输计划,支援咸镜道的开矿大业。

说来说去,都怪朝鲜国本地实在太穷了,在物资粮草方面几乎提供不了多少有力支援。

绝大多数物资都要千里迢迢的从大明本土运过来,如果不把大铜矿整出来,大明国库注定要巨亏。

就这样,李朝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还有脸哭着喊着回国?回国除了给大明增加更多负担有个屁用,老老实实在辽东宽甸堡呆着吧!

在密揭的最后,杨登山还询问,在咸镜道内另发现铁矿,是否准备开采?

这个被林天帅直接否了,目前暂时不需要铁矿。

大明官属匠户目前的生铁产量相对溢出,朝廷生铁经常多到用不完压库的地步,所以暂时不弄铁矿了,还是集中力量先搞利润极高的铜矿。

另一边崔五魁送尹卓然出去,并负责帮着初来乍到的尹卓然在成均馆内安排食宿问题。

忙完这些,崔五魁就去向林天帅回复,然后在后堂门口遇到了沈惟敬,就是号称精通倭语、熟知倭情、立志要当斡旋大使的那个沈惟敬。

念在这个原本历史上的大忽悠确实精通倭语,也算个专业人才,所以天帅就将沈惟敬留在经略幕府充当翻译使用。

按道理说,沈惟敬和崔五魁两人的功用应该是差不多的,一个是倭语翻译,一个是朝鲜语翻译,只是方向不同。

结果到如今,两人之间的实际地位却天差地别。

在外人尤其是朝鲜人面前,崔五魁宛如是天帅的代言人,受到了最大的尊敬。

而沈惟敬截止到目前为止,似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每天陪着为数不多的倭人俘虏聊天。

沈惟敬内心对现状并不太服气,觉得并不是自己不如崔五魁,而是时运不行。

崔五魁地位崛起,那是因为天帅经常和朝鲜人交流沟通,崔五魁自然显得重要。

但是天帅却不与倭人交流,也没兴趣听倭人说什么,对倭人的态度基本上就是杀了再杀,那他沈惟敬怎么发挥作用?

说起来天帅唯一一次与倭人正面深入交流,还是手撕加藤清正那次,但当时不是很被信任的沈惟敬还在顺安大后方看守倭人俘虏。

不过即便心里再不服气,此刻沈惟敬见到了崔五魁,也得陪着笑脸主动攀谈,正所谓形势比人强。

“你在这里干什么?”崔五魁皱着眉头对沈惟敬问道。

人和人之间也是存在鄙视链的,崔五魁以前是四夷馆通事兼行人司行人,品流虽然属于杂官,但终究还是体制内。

而沈惟敬就是个野路子混进来的,也没表现出太多过人之处,自然不太被崔五魁看得起。

沈惟敬将自己姿态摆得很低,恭敬的回答说:“在下有事求见经略公,烦请崔行人代为禀报。”

崔五魁也没多问,点了点头就先进了后堂。

林泰来听说后,感觉新年团拜后就没见过沈惟敬了,又想着今天有点空闲,就将沈惟敬传进来。

“你有什么紧要事情?”林泰来问道。

沈惟敬答话说:“自从十月中以来,倭将小西行长一直被关押,到底要如何处置,还请经略公示下。”

林泰来稍稍愣了愣,“本部院险些忘了,手里还有小西行长这个俘虏。”

沈惟敬:“……”

卧槽啊经略公你是说真的吗?小西行长好歹也是倭军大将,藩主大名级别的人物,你这是有多不重视他啊?

林泰来又随口问:“他还健康的活着么?没自杀或者生病?”

沈惟敬忽然感觉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,麻木的答道:“还活着,很健康。”

林泰来想了想后说:“今日左右也无事,将小西行长带过来看看吧。”

不多时,几名标营官军押着小西行长进入堂中拜见天帅,沈惟敬在旁边负责翻译。

林泰来打量了几眼小西行长,与自己印象里对比了一下,便好奇的问道:“你似乎发胖了?当初被俘时还没有这么圆润。”

小西行长:“……”

这是什么话?换成脾气刚烈的人,当场就能请求表演自杀好不好?

林泰来感慨道:“你们倭人的伙食真不行啊,听说贵为大名也极为清苦,往往也只能吃汤泡饭和萝卜干、小鱼干。

那加藤清正在你们倭国号称虎将,以高大强壮著称,结果实战被本帅三拳打死,就是因为肉食摄入比本帅差太多。

小西行长你在我大明天兵军营当了三个多月俘虏,就能胖了一圈,看来是下面人对你以礼相待了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